内容详情
构建防控体系 提升监管能力
县市场监管局筑牢安全“防护盾”
本报讯 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构建风险预警、隐患整治、事故防范“三重”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构建实时感知、立体防控的风险预警体系。推进监管平台集成化。依托“阳光充装”“特种设备安全智慧服务平台”等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跨平台数据融合机制复制推广民用液化气瓶“三充装一保险”模式,实现全县23.47万只气瓶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推进预警防控智能化。实施叉车“技改+保险+共享”模式,通过物联感知、声光报警,实现限制车速、识别身份、故障预警、车内感应等自动化阻隔功能,在线监测超速超载、无证驾驶等违规行为,同时引导保险机构推出一批叉车责任保险新产品,进一步提升1455台在用叉车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应急救援网格化。指导24家维保单位增加救援站点48个,推动全县二级救援网点增至8个,全面加强96333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统筹调度力度,对全县使用12年以上的电梯逐台进行检查,按照“一梯一策”组织闭环整改。截至目前,全县已整改电梯242台,平均救援时间较去年缩短60%。
构建分类分级、精准纠治的隐患排查体系。实行渐进式监管。对特种设备企业实施“通用+专业”信用风险分类机制,将信用结果运用到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任务中。对全县43家电梯维保单位实行“红黑榜”动态评价机制,开展差异化监管。今年2月,该局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报“红黑榜”名单,综合实施信用惩戒、信息公开、调整检查频次等举措,倒逼各单位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开展靶向性治理。将分类分级结果贯穿于监管全过程,重点整治“阳光充装”异常掉线、非法气瓶充装、电梯故障高发、起重机械“大吨小标”、叉车非法使用等突出问题。2024年以来,该局累计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24件。注重柔性化处置。依托信用分类结果,对风险较低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同时设置“安心生产日”,进一步减轻市场监管对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干扰。今年以来,该局开展特种设备现场检查195次,较去年同期减少28%;对20多家信用良好的低温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实施“年度一查”,助力推动企业产能利用率平均提升约5%,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构建常态宣贯、高效应急的事故防范体系。做好“宣”的文章。组织“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生产主题宣讲,累计开展特种设备典型事故警示教育6次,覆盖企业高管、安全总监500多人次,推动企业掌握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使用管理常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培”的文章。面向新到岗监察人员,逐级梯次举办安全监察培训班,全面促进整体队伍专业技术和执法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取得总局颁发A类安全监察员证书的共有 2 人,省局颁发B类证书的共有48人,实现“每个基层分局至少配备2名持证监察人员”的目标要求。做好“演”的文章。联合住建等部门及重点企业累计举办实战化应急演练15次,在大型商超、住宅小区等场所模拟电梯困人、燃气泄漏等突发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规范组织险情上报、警戒隔离、设备抢修、模拟逃生、人员救护等实操环节,有效提升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效率。
马龙飞 张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