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关乎全局、决胜未来的持久战。在盐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勇立潮头”的担当,吹响了锻造一流作风、营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业绩的冲锋号。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盐城“6+1”比较优势中的“1”(营商环境)是激活资源禀赋的“关键变量”。唯有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制胜棋”,才能不断厚植城市发展新优势、打开未来发展新空间。

聚焦痛点,以改革之“深”提服务之“质”。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奔着问题去、盯着短板改。会议强调的“极简、更优、赋能、精准”四个关键词,为企业关切提供了系统解法:

——极简审批,让“数据跑”替代“企业跑”。针对重复提交材料、跨区域奔波等堵点,深化“一网通办”改革,砍环节、减材料、压时限,更加突出数字赋能,坚决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努力让企业投资像网购一样便捷。

——更优服务,让“好口碑”成为“金招牌”。对标上海等地先进做法,建立企业“办不成事”事项逐级督办制度,倒逼服务提质;推动政策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确保政策解渴、直达、有感。

——要素赋能,让“硬支撑”破解“真难题”。聚焦人才、融资、物流等痛点,做好校地协同、企地协同、校企协同,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物流运输通道,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精准执法,让“有温度”护航“加速度”。积极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的执法模式,对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随意“踩刹车”、不粗暴“设路障”,进一步打造经营主体成长“沃土”。

锤炼作风,以担当之“实”聚攻坚之“力”。营商环境优化,本质是干部作风的革命。领导干部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以“局长走流程”等举措推动作风转变。各级干部要对标先进争一流,克服“本领恐慌”,学政策、懂市场、精业务,成为服务企业的“内行人”。纪检监察部门须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微腐败”,对破坏环境者亮剑,为担当者撑腰,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成为盐城干部的鲜明标识。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站在新起点,各地各部门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工程,紧抓不放、久久为功,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最大优势、最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