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我记忆中的建湖县中
吴国琪
我是1961年9月1日来到建湖县中读高中的,1964年7月考取南京大学,离开母校至今已有60年了,但我对母校的有关情况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建湖县中历史悠久,始建于1925年,前身是盐城县海南中学,1943年改为公办,1956年更名为建湖县中学,是江苏省20所重点中学之一。建校以来,培养了4万多名莘莘学子,遍布全国,大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的成为党政军领导或专家学者,为国家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湖县中教学质量向来都是比较高的。早在1964年,全校3个高中班128名考生,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盐城中学考点参加高考。同年8月份,高考发榜,全校就有88人被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68.75%,是全国平均录取率(34%)的双倍,而且大多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这在建湖县、盐城市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到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建湖县中60年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高考成绩,根据我个人的记忆和体会,大致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有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以邱冠亚校长为首的校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求精务实。邱校长埋头苦干,作风踏实,在全校威信很高,受到师生们的敬重和称赞。他除了负责学校全面工作,抓好德育工作和校风建设,特别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壮大和强化。每年暑假,他经常坐镇教育局和人事部门,挑选一批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县中教师队伍里,对那些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给以调配或另作他用。这样一来,县中的教师队伍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加强。
第二,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那时,建湖县中的教师不仅业务素质高,而且工作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师德。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他们认真教学,热心辅导,不计报酬,不图回报,无私奉献,深受学生爱戴。
第三,有一群学习刻苦的寒门学子。我们这一届学生,大多是穷苦的农家子弟,又是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进入建湖县中读高中的,每人的生活都很艰苦,好在党和政府给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免去了学费和书钱,还有助学金,帮我们解决了困境。虽然我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但是,同学们认真听讲,勤奋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60年前的那次高考中,同学们取得显著成绩,被众多优秀高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