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县法援中心

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模式

本报讯 近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着眼民生、立足基层,不断下移工作重心,延伸工作触角,普惠基层群众,深化基础法律援助工作,从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解决群众法律难题等方面,不断推进法治治理现代化。

整合力量,激活法援潜能。优选援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织参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招募志愿者,成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由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致力于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强化人员配置,将年富力强、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不断充实基层法律援助人员队伍,提升一线法律援助工作站队伍整体实力。

统筹阵地,彰显法治效能。在各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将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移,开辟电话、邮寄、网上传输或网络视频等途径的法律援助申请,进一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深化“互联网+”法律援助,开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从法律援助申请到受理、指派、监督、结案、数据追踪的一整套运转机制,实现法律援助群众申请、网上受理、律师办理和中心管理网上运行、掌上办理。

优化服务,探索综合动能。畅通服务绿色通道,以便民利民为服务宗旨,对行动不便的农村残疾人、老年人,采取上门服务、实地调查方式进行。大力实施“减证便民”,探索与民政、扶贫办、残联等部门数据通联共享,对通过部门间信息核查能够证实的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符合案件范围的一二级残疾人等,凭身份证可实现“一证办理”。对法律援助申请人暂时开具经济困难证明确有困难或案件即将超过上诉期、诉讼时效的,允许申请人以声明方式代替开具证明。

葛守丹